一、总体情况
为确保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有的放矢,专门成立财政支农培训工作调研小组,对调研进行统一规划部署,做到培训调研有计划,调研实施有方案。在年初或培训开班前,充分调研,摸清需求,进而深刻剖析培训现状,为淄博培训工作的准确定位和有序高效推进奠定了基础。
(一)培训任务完成情况。从2013年至今,全市共完成培训20368人次,培训规模稳中有升,效果递增,4年共举办培训262期。相比之下,近2年的培训变化较大,培训内容不断更新,更加符合实际,培训形式灵活多样,效果更加明显。多数区县提前完成培训任务,且完成质量较高。
(二)培训对象及其构成。淄博市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对象除了镇村财务人员、村干部外,还包括了农业合作社、农业龙头企业、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济组织的带头人和财务人员,共4920余人,涵盖全市11个区县、85个乡镇(街道)和3299个行政村,分布在沂源、博山、淄川等淄博南部山区的,约2050人,占42%;分布在周村、临淄、张店、桓台等平原地区的,约2600余人,占53%;分布在城区、镇办及工矿区的,约270余人,占5%。以平原居多,山区次之,城镇工矿区最少。从培训对象的结构来看,年龄偏大,学历偏低,业务素质相对薄弱。
(三)培训内容及其调整更新。作为市及区县,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内容一要看上级部门的要求,二要看培训对象的需求。一方面,关于下年度或某阶段的培训内容,上级部门都有一个基本精神或具体要求,这是必须把守的,这部分内容也是不可或缺的。另一方面,具体到不同的地方,农业生产力层次较多,地域文化各有特点,培训对象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,导致培训的需求也各不一样。作为培训组织管理者,必须扎实调研,做到“按需求定内容,把培训办到百姓的心坎上”。就淄博来说,近年来的培训内容既有最新及热点财政支农政策、财税财务管理、基本业务技能、小城镇建设等,也有法律法规、廉政与职业道德等,还有国学、音乐鉴赏、心理学等。
(四)培训师资及其教材选用。市级培训班所聘教师分布为省里的实战专家、省内高校知名教授、市直部门的业务干部、事务所财税骨干、会计函校业务骨干、市局相关科室业务骨干等。区县级培训师资主要是区县局相关业务科室的骨干、农口的专家、事务所注册会计师、公检法干部、党校及专业教师等。从培训师资结构来看,财政系统占比30 %,院校占比30 %,农经系统占比20 %,公检法占比15%,其他占比5%。培训教材以自编教材为主,辅之以部编教材和省编教材。有的区县培训只有简单培训提纲,没有教材。
二、具体做法与运作特点
(一)培训工作的落实上,做到“早与勤”。为了更好更快地完成培训工作的目标任务,全市的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做到了早部署、早落实、勤检查、勤督导。年初,从市里到区县,及时对当年的培训目标任务进行分解,编制培训工作计划,确定培训实施方案。其次,市及区县都依次召开培训工作会议,对当年的工作进行充分动员和严密部署。第三,坚持勤字当头,勤于咨询调研,掌握一手资料;勤于交流调度,及时纠偏,解决遇到的困难;勤于检查督导,了解培训进度,认真监督指导。淄博的培训工作总是早动手,勤督促,往前赶,确保了培训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。每年总有几个区县当领头羊,在4月份就举办财政支农政策培训班,还有的区县一过春节就送教上门,把培训工作做到农民的心坎上。
(二)培训内容的安排上,做到“需与新”。各区县基于上级要求,结合业务形势需要,确定出每年或每一个培训时段的基本内容,确保培训内容的稳定性与科学性。与此同时,每年初,市及区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领导小组都根据培训的新情况,将培训内容进行调整更新,把一些不适宜的内容删除掉,把一些更符合新形势需要的内容加进来,提升了培训内容的新颖化和实效性。
(三)培训师资的聘任上,做到“高与实”。2013年,市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,打造一流名师,”的战略,把师资建设又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。各区县按照“以调研定内容,选师资;据效果配专题,重双基”的原则,从高校、科研院所、政府部门、基层部门和会计事务所筛选那些“实践经验丰富,理论功底深厚,教学能力优秀,社会反响良好”的高水平教师授课。同时,讲求实效,从区县及乡镇考察选拔一批熟悉基层情况、岗位经验丰富、宣讲能力较强的支农培训工作业务骨干和一线专业教师,纳入到支农培训师资库中,承担相应的培训授课任务。做到了谁讲的有用就用谁,谁的讲授效果好就用谁。几年的实践证明,所聘教师经受住考验,讲授清晰明白,课堂气氛活跃,教学效果良好。
(四)培训组织的形式上,做到“活与效”。考虑到乡村的生产忙闲不均衡、山区平原的交通状况、乡村财会人员业务素质的差异性等因素,各区县财政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,采用了诸如集中封闭培训、县直部门联合培训、以会代训、送教上门、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相结合等多种培训形式。
(五)培训管理和绩效的考评上,做到“规与严”。各区县高度重视,认真谋划,对培训的组织与管理严格把控,确保了规范性和严格性。在培训班开始前,都对培训的横向工作事宜和纵向业务环节,进行了认真研究和仔细剖析,制定了相关培训程序和运作规程,出台了一系列培训组织管理规范,还配之以考评检查办法。可以说,整个培训工作井然有序,教学管理严格,学员管理严格,有措施有督促,有考评有奖惩。